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03年3月20日美国海军发射的6枚巡航导弹击中伊拉克首都的部分重要目标,伊拉...

2003年3月20日美国海军发射的6枚巡航导弹击中伊拉克首都的部分重要目标,伊拉克战争正式爆发。如今,这场战争已经过去了10年,对它的反思还在继续。

材料一:美国不顾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对伊拉克发动的这场战争,受到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反对。引人注目的是,法国和德国联手冲在反战第一线,不但在北约和欧盟内公开与美国叫板,而且还与俄罗斯联手在联合国安理会成功挫败了美英利用联合国使其对伊动武合法化的图谋。法国总统希拉克强调,如果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得手,世界将成为单级世界。

——新华网

材料二:西方有些学者认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着波峰和波谷的交替。……认为从19世纪70年代以来至今的全球化进程中,有三个“高潮”,分别出现在1870~1914年,1950~1980年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而在这三个“高潮”中间,则是全球化的低潮时期,这时全球化不仅进度缓慢、停滞,而且可能发生逆转、倒退。……20世纪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高潮到2000年达到顶点以后开始出现停滞迹象,发生曲折。世界出口贸易下降……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额,……连续大幅下降,……贸易保护主义更加猖獗,经济全球化失去动力。

-——李琮《经济全球化的波动和前景》

材料三:布什在发动对伊战争前的一次演讲谈到推翻萨达姆政权的好处时说:“首先从一个自由的伊拉克获益的是伊拉克人民自己”;其次,“在伊拉克的成功还可以为中东和平打开新局面,并推动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巴勒斯坦国家”。

——仇朝兵《美国与伊拉克和日本的战后重建:政策、进程与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国际背景。国际社会对伊战的不同反应说明了当前国际关系格局的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促进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高潮的原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目前经济全球化的波折。指出材料三中布什的真实意图,请你为伊拉克当今的文化建设献计策。

 

国际背景: (1)政治上: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政治力量失衡。世界和平与动荡并存 (2)经济上:美国是新科技革命的领头羊,新经济的受益者从而为对外扩张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特点: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在发展,各种力量的重新组合并没有结束。 【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伊拉克战争的国际背景可以从国际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政治上,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力量失衡;经济上,美国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军事力量有了很大的增强。当今国际形式的特点主要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增强。(2)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明显的增强,主要原因有科技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推动和两极格局的解体等,学生可以依据教材进行回答;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曲折发展的过程,但是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美国攻打伊拉克在于推行美国的价值观,搞霸权主义,对于伊拉克重建的问题,要结合伊拉克的国情,吸收世界的优秀文明成果进行。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彭德怀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西方殖民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美国陆军上将、“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下列哪一事件是最有力的证明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西藏的和平解放

D.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查看答案

中东战争及巴勒斯坦地区问题的核心是。

A. 犹太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矛盾

B. 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方案的合理性

C. 恢复巴勒斯坦人民家园的权利问题

D. 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

 

查看答案

朝鲜在历史上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南北分裂,是因为

A. 日本对其实行了分而治之的政策

B. 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C. 朝鲜人民不愿和平共处

D. 美苏军队的分区占领

 

查看答案

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中东问题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这里的是指

A. 英法与埃及的矛盾激化    B. 英法与美国的矛盾激化

C. 美苏之间的冷战加剧    D. 美苏等大国的卷入

 

查看答案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石油已成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下列历史事件的出现能够证明此观点

太平洋战争爆发  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

古巴导弹危机    ④80年代两伊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