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6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70年,欧洲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64.7%。而唯一的对手美国仅占23.3%,到1913年时,虽然美国已向前发展,达到了35.8%,但这一年欧洲工厂的产量仍占世界总产量的47.7%。到1914年时,欧洲除了在全球陆地上架设了庞大的电报和电话线路网外,还在海底铺设了516000多公里的电缆,已有总吨位为5000万吨的3万多艘船只装载货物往返于世界各地……欧洲已成世界的银行家,为建造横穿大陆的铁路、开凿沟通海洋的运河、开发矿山、建立种植园提供所需的资金,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增长。这一期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贸易额增加了12倍,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1800年,欧洲宗主国的人均收入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收入的差距约是3:1,而到1914年时这一差距则增加到约7:1。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材料,提炼出一个欧洲与世界经济发展关系的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观点:近代欧洲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起到了核心和引领作用。 论述: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经济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欧洲市场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贸易不断上升;随着欧洲的对外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开拓了广大的海外市场;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英国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由德国和美国引领,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生产力的发展,使欧洲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掌握了世界先进的工业技术。欧洲在不断的殖民扩张中,掌握世界经济的主动权,在世界建立了一个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殖民网络,从而引领着世界经济向着广度和深度发展。 【解析】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论述时围绕欧洲与世界径济发展二者的关系即可,可以认为欧洲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欧洲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可以认为欧洲的侵略扩张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均可,开放性回答自圆其说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通商银行创办于1897年,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商办银行。通商银行名为商办,实系奉旨设立的官商性质,大权均由盛宣怀一人独揽。通商银行创立时,招商股500万两,先收丰数250万两,并商借度支部库银100万两。此时,中国无银行法令及成规可援,故一切组织管理及营业规则,皆参照外商银行成例办理。用人办事,以汇丰为准。并借重外才,征用客卿,聘任英人美德伦为洋大班,藉以融通中外金融。通商银行成立之初,国家即投予发行银元、银两两种钞票的特权,以为民用,使为整理币制之枢纽,至此国中始见本国纸币与外商银行之纸币分庭抗礼,金融大权不复为外商银行所把持。光绪二十六年(l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京行首遭焚毁,天津分行亦随之收束,业务渐告不振。

材料二:  劳埃德银行是英国著名的私营银行之一。19世纪后期,英国政府出台法律规范优化了金融市场,劳埃德银行率先根据新法律进行了改组,它也从单一家族组织变成事业部式的组织结构,分行开始在伦敦和全国各地设立,业务也进军保险、投资并开始直接参与海外殖民贸易领域。私人银行的成长带来了英国银行体系在19世纪后半期空前的银行业集中进程,经过并购浪潮的洗礼,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已经形成了劳埃德银行等“五大银行”主导英国银行体系的局面。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通商银行和劳埃德银行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两大银行发展趋势不同的因素。

 

查看答案

冷战结束后,“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地区范围,无论是在政治还是在经济领域,……都在加速发展。极少数大国或大国集团垄断世界事务、支配其他国家命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

了。”材料主要说明了

A. 美国霸权地位已完全丧失

B. 世界局势出现了动荡局面

C. 广大发展中国家开始崛起

D. 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主张,在苏美接触的同时,欧洲国家应在诸如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同苏联相互交流和接触,这样可把“铁幕”一块一块地撕碎。这一主张

A. 体现了欧洲外交独立自主的愿望    B. 是西欧各国共同的外交政策理念

C. 反映了法国战后一贯的外交政策    D. 宣告了欧、美、日鼎力局面的形成

 

查看答案

如果没有麦克斯韦在理论上证明无线电波的存在以及赫兹的实验验证,除了幻想家外,谁都不会想到不要导线就可以传递信号。材料可用于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A. 电报成为标志性成就

B. 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C. 技术推动了科学理论进步

D. 电报发明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A. 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B.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C.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D. 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