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B 【解析】所谓的“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材料中给出的解释是“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冷战时期中国利用地缘政治开展对话的有中美关系和中苏关系。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没有体现出“冷战”的特点;C选项与材料无关;D选项没有体现出与苏美的关系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内瓦会议中,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成功促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的签订。与此同时,中国还主动解散了周边国家华侨的共产党组织,劝说华侨加入所在国国籍。这些做法

A. 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创造了条件

B. 是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尝试

C. 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

D. 打破了美国孤立和遏制中国政策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1954年宪法“既不是一部《共同纲领》那样新民主主义类型的宪法,也不是一部‘完全’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是因为此宪法

A. 修正了《共同纲领》的基本原则

B. 缺乏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C. 坚持了对私营工商业经济的保护

D. 体现了社会转型过渡性

 

查看答案

1938年3月罗斯福亲信卡尔逊在《关于中国西北部军事活动的报告》中说:中国广大民众具有一种崭新而且不寻常的民族主义精神;日本步兵在应对传统军事战役时效率较高,但面对没有固定成法可循的战术时却无所适从。这一报告(   )

A. 高度评价了国民政府进入相持阶段后的积极防御作战

B. 认为抗日战争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意识方才真正觉醒

C. 充分认可共产党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游击战的正确战略

D. 支持国民政府调整片面抗战路线和单纯正面会战战略

 

查看答案

“1926年的时候,国民党突然变得强大起来,它不仅办起了军校,还打败陈炯明,基本上统一了两广地区。”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 国民党凝聚了主要革命力量

B. 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

C. 国民党得到了英美国家支持

D. 军阀混战提供了发展契机

 

查看答案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说明

A. 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

B. 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

C. 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

D. 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