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庙,除了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庙,除了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疊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草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1)背景:巩固统治、加强集权的需要;政治统一、民族融合的发展;受儒家正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2)特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联;反专制、求民主成为核心价值追求;通通过政治革命打破王朝政治、建设现代民族国家。 意义: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推动了民族民主革命进程;有利于増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维护护国家统一。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国家”观念的变化。从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等方面来分析。 (1)从材料“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庙” “敬天法祖、勤政爱民” “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中可以概括出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加强集权的需要、民族融合和儒家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来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2)从材料“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第一小问的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思想解放、民族意识、民主革命、国家统一等方面分析出第二小问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

A.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B. 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C. 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

D. 提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

 

查看答案

20世纪后期,注重数量分析的方法使历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也有史学家指出,“不应单靠计算机去编制历史,让文献客观地制造历史,自己却袖手旁观。”“当代史的问题应由后代人来解决。”上述看法意在强调

A. 历史文献的客观性

B.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C. 历史研究的时代性

D. 历史认识的主观性

 

查看答案

在英国工业化早期,“藐视市政当局成为一种风气”。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谁要描写笨蛋,他就写个市长或镇长如果他要写一帮傻瓜开会,他就描写市议员们的开会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B. 自由放任之风盛盛行

C. 产业变革加深了社会对立

D. 政府部门官僚主义严重

 

查看答案

在伯里克利时期,所有官员和议事会议员都必须接受陪审法庭的任职资格审查和卸任后的账目审计,陪审法庭还有权审查官员的任内表现。这说明,在当时的雅典

A. 陪审法庭拥有监察权

B. 陪审法庭主导城邦事务

C. 公民参政权受到限制

D. 分权制衡机制得到完善

 

查看答案

1963年12月到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国。国际论高度关注此次出访,认为它是“亚非政治和整个东西方关系中的一个重大的新发展”,“具有长期的重要意义”。这次访问

A. 开启了中非之间团结合作

B. 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政策

C. 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

D. 推动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