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史学家发扬传统史学精神,大力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以从文化意识形...

九一八事变后,民国史学家发扬传统史学精神,大力构建新民族主义史学,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宣扬反击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性。这里的“传统史学精神”最有可能源自

A. 孔孟儒学

B. 宋明理学

C. 汉代儒学

D. 前清史学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宋明理学的价值。材料信息“以从文化意识形态上宣扬反击侵略、维护民族独立的重要性”体现了宋明理学推崇民族气节、强调民族责任的内涵。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声称,他的学说完全由他在《春秋》中所发现的原理推导出来。他说的许多道理是因袭传统的:道之具是仁、义、礼和乐。这反映出董仲舒的学说

A. 将《春秋》之说发展至完善

B. 是专业性和杂糅性的结合体

C. 迎合儒学传统和新时代需要

D. 对传统经典的基础性较凸显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帝(孝文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摘自《北史·咸阳王禧传》

材料二马丁·路德另一个突出的贡献是于1522年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对整个德意志民族语言产生重大影响。它使基督教新教徒团结在马丁?路德翻译的《圣经》的周围,而且还在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统一语言,增进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同一感……。

——宋志轶《德意志文化教育的精神》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孝文帝实行语言改革的时代背景析其改革策略上的特点。

(2)结合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析他翻译德文《圣经》的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孝文帝和马丁·路德在语言方面所做的努力产生的相似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

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

恩格斯说:“在路德遭到失败的地方,加尔文却获得了胜利……加尔文的教会的组织是完全民主的和共和的;而在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的地方,人间的王国还能够依然从属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当德国的路德教变成诸侯手中驯服的工具的时候,加尔文教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尔文改革“获得了胜利”的原因。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并非偶然,从思想的角度来看,许多历史事件的发生已经为其奠定了基础。这些事件包括

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英王亨利八世本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能有个儿子继承王位,他决定跟凯瑟琳王后离婚,但被罗马教廷拒绝。于是他跟教廷决裂,创立了一个可以离婚的宗教。他的实质目的是

A. 养儿子继承王位

B. 与王后离婚

C. 强化王权

D. 消灭宗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