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布哈林在20年代初就提出了“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和...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布哈林在20年代初就提出了“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和平长入“的涵义是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以国家政权为杠杆,进行社会主义的和平建设,并通过经济斗争等形式不断战胜资本主义,最后建成社会主义。……应鼓励守法并有生产经营的事业心的富农发展经济,在无产阶级已经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情况下,让富农也组织合作社.把富农经济纳入社会主义轨道,从而逐步“长入社会主义体系”。……诚如苏联学者C·B·察库诺夫所指出的,“和平长入”论是“新经济政策作为在新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的逻辑成分点”。

——摘自梁承碧《略论布哈林“通向社会主义之路”及其理论特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布哈林“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哈林“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的意义。

 

(1)内容:社会主义要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和平建设;要通过经济斗争形式来消灭资本主义;要鼓励并发展富农经济。 (2)意义:为新经济政策的提出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现代经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解析】(1)由材料“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以国家政权为杠杆,进行社会主义的和平建设,并通过经济斗争等形式不断战胜资本主义,最后建成社会主义”“应鼓助守法并有生产经营的事业心的富农发展经济”社会主义要利用国家政权进行和平建设;要通过经济斗争形式来消灭资本主义;要鼓励并发展富农经济。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哈林“和平长入社会主义”论为新经济政策的提出与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对我国现代经济建设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选修3: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国在南朝群和一些联合国成员的支持下,赢得了一场对北朝鲜人的战争,而输掉了另一场对中国人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起因本质上完全不同:北朝鲜人公然发动侵略而被挫败;中国人努力保护其家园免遭在的入侵威胁并获得了胜利。

——摘自(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

材料二除战争亲历者外,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停火的第二年,它就变成了一场没人愿意再去回忆和了解的战争,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

——摘自(美)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朝鲜战争是中国人“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

苏各地区普遍种植玉米,玉米的播种面积迅猛扩大。许多原来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小麦和黑麦的耕地也种上了玉米。这些被“排挤”的农作物比玉米更适合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那样高。但是,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1951—1955年间,粮食的年平均产量3850万吨,1961—1965年间,年平均产量达到1.303亿吨,增长近50%。肉类奶类生产也大幅度增加。

——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

材料二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就像他的黑白两色大理石的墓碑,具有两面性。

——《20世纪祖国史》(俄罗斯教育部审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赫鲁晓夫推行的“玉米运动”在苏联产生的不良影响。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赫鲁晓夫在苏联历史上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所谓历史描述,即指对历史事件进行包含所有历史要素的表述。应该满足几方面的要求:历史事物产生的环境;历史事物构成的因素;历史事物的内部关系;历史事物的沿革状况。其中,正确反映历史事物的内部关系是表述历史事物的主要部分,这种关系表现了事物的客观属性和存在意义。

掌握历史描述的要素,结合上述图片内容,运用两幅图片的关系提炼一个信息,并以相关史实加以叙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行文流畅。)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它以万国博览会这一自我庆祝的仪式拉开了序幕。1851年伦敦博览会、1855年巴黎博览会和1876年费城博览会无不昭示着这一胜利,向世界隆重地展示其财富增长和科技进步。

——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近代早期,德国在教育普及的程度居世界各国之首。1821年设立以技术教育为主的柏林实业学校,各地纷纷设立中等技术教育学校。政府还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还规定18岁以下青少年必须进补习学校学习。德国大力发展工科大学,1898年,德国9所工科大学在校生超过万人。在高等教育方面,教学与科研、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相结合以及倡导学术自由的原则,已成为高等教育办学的普遍模式。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大潮中,德国不仅出现了威廉·伦琴、马克斯·普朗克等一批科学巨匠,而且还出现了一系列应用性的新技术成果。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1929年,德国的人均汽车拥有量落后于英法两国。希特勒上台后不久宣布了“国民轿车”的概念:让每人都拥有自己的轿车。在希特勒大力鼓励汽车生产的战略下,大部分汽车企业在纳粹统治经济中追求自主战略,适时调整自己的生产,赢得了战争时期的生存和发展。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一是建立完善、统一的行业标准,二是建立公正、客观的质量认证和监督体系。既有效协调了本土企业间的竞争,又确保了“德国制造”的质量,还整体提升了“德国制造”的竞争力。在德国制造业公司的营业额中,27%以上是来源于创新产品。尖端技术产品的营业额中,7%以上用于研发。经过几十年的锤炼,“德国制造”随着西门子、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品牌成了事誉全球的高品质产品的代名词。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一中“19世纪中期是欧美资本主义全面胜利的时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德国制造”形成的因素。参照材料二中德国经济的发展历程,简析材料三中日本经济增长态势出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63年,美国一首摇滚歌曲被广为传唱:“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越过多少海洋\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答案,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歌词反映了人们对当时西方社会

A. 直接的批判

B. 失望和反叛

C. 理解与宽容

D. 奋斗和期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