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孟德斯鸠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

孟德斯鸠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

A. 认为自由既受法律保护又受法律约束

B. 提出分权制衡原则保障民主政治

C. 认为“政治自由”只不过是一场幻觉

D. 强调只有政府才能保障政治自由

 

A 【解析】材料反映了孟德斯鸠认为自由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法律保护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即是在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分权制衡的信息,故B项排除;强调的是人身自由而非强调政治自由,故C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伏尔泰说:“上帝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他一劳永逸地为自然立法,然后就袖手旁观,让这些法则按自身的必然规律而起作用,来推动整个世界的运转。”此观点

A. 宣扬了上帝万能理念

B. 批判了天主教会的封建特权

C. 体现了理性主义思想

D. 倡导了科学为人类服务精神

 

查看答案

马丁·路德说过,“除非圣经或理由清楚地说服我,我受所引用的圣经约束,我的良心受神的话捆绑。我不能,也不愿收回任何的意见,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不正当。我不能那样做。这是我的立场,求神帮助我。”由此可知马丁·路德

A. 主张信仰得救    B. 反对基督教统治

C. 追求思想自由    D. 提倡阅读《圣经》

 

查看答案

意大利史学家布鲁尼(1369-1444)认为:历史是人自己的历史,人性和人的心理是历史发展的原因所在,必须排除上帝决定人类历史的观点。这反映(   )

A.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取得突破 B.神学丧失对历史研究的影响

C.史学领域出现人文主义思想 D.人类已经进入理性时代

 

查看答案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C.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D.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是神赐给雅典城邦的一只马虻,这个城邦因为身体庞大而日趋懒惰,需要马虻的刺激;而孔子则发出“文王后,古代文化都在我身上”的豪言壮语。可见两者

A. 都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B. 都提倡“认识你自己”

C. 都以“人事”为哲学对象

D. 主张做事要审时度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