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战国末期韩非子主张的以法治国与当今中国提...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战国末期韩非子主张的以法治国与当今中国提倡的“依法治国”的本质区别是

A. 更能体现法律的公正和严肃性

B. 是“百家争鸣”的产物

C. 严刑峻法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

D. 加强君主权威,迎合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需要

 

D 【解析】法家思想只是君主统治的工具,不能体现法律的公正,排除A项;法家思想是“百家争鸣”的表现,排除B项;严刑峻法激化社会矛盾,排除C项;符合材料主旨,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说明

A. 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

B. 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 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

D. 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魏孝文帝末年到魏宣武帝之初,"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洛阳伽蓝记》卷四

材料二朕(魏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三484年,北魏政府诏令规定:"户增帛三匹,粟二石九斗,以为官司之禄。后增调外帛满二匹。"

——《魏书•食货志》

材料四北魏中后期的魏孝文帝改革是对自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一次全面肯定和总结......经过这一场伟大的民族融合,早先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都不再以一个单独的民族存在了,他们都接受了汉族的文化,融汇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经历了民族融合洗礼的中华民族,由于其他民族血液的补充,我们古老的民族与文化,都获得了新的力量,变得更有朝气,生机勃勃。

——《改革通鉴》

请回答:

(1)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直接促成了材料一中描述的这种情况的出现?

(2)材料二反映了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该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3)材料三中的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魏孝文帝改革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请简要评述北魏时期民族融合加强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某个资料这样介绍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自己民族的旧风俗,冲破重重阻碍,毅然进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应该是

A. 秦始皇

B. 商鞅

C. 北魏孝文帝

D. 唐太宗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

A. 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 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 冯太后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 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

 

查看答案

北魏的书法艺术有着鲜明的特色,世称“魏碑体”,其特点是刚劲有力、气势雄浑、铁钩银划、体态方健。这得益于孝文帝的哪项改革措施

A. 学习汉族文化

B. 重儒家治国

C. 昭显民族特色

D. 推崇佛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