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新中国历年高考作文题(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66—1976年 ...

下表是新中国历年高考作文题(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66—1976年 (高考中断十年)

1978年      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一文缩写

1982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6年      树木·森林·气候

1998年      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2年      清理路旁的脏物

2000年      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摘自章家仪、胡笙《60年来中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角色预设》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个时期(1966—1976年;1978—2000年)新中国高考作文试题的特点及其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什么时候恢复高考制度?该项举措有何历史意义?

 

(1)①1966年-1976年,没有作文题目出现。 原因:文化大革命的进行,高考中断。 ②1978年—2000年,高考作文试题更加关注现实生活、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问题。2分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思想领域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等等 (2) 时间:1977年 意义:是对“文革”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为中国现代化建设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66—1976年由于取消了高考制度,所以也就没有高考作文题目出现,1978—2000年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高考作文试题则涉及到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原因则要从改革开放的需要、工业化与城市化建设的需要等多角度分析即可。 (2)恢复高考制度是在1977年,这是一道基本识记的问题。恢复高考制度的历史意义主要从恢复高考制度是文化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是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大量的人才的角度期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

A. 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B.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C. 宗法制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

D. 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

 

查看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新疆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最终收复新疆。下列相关史实,正确的是

A. 左宗棠制定了“先南后北,急进缓战”的策略    B. 1876年,清军攻克喀什噶尔

C. 1881年,中俄签订条约后,中国收回伊犁    D. 1885年,清政府建立新疆行省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两幅摄制于二战期间的经典照片,分别记录了激战后美国与苏联士兵将国旗插上制高点的历史瞬间。两国士兵这种行动展露的主要情怀是               

A. 爱国主义

B. 英雄主义

C. 社会主义

D. 民族主义

 

查看答案

“在17世纪,(英国)煤运输方面的困难,曾是其作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煤就可以自己运输自己了。”材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蒸汽机车发明    B. 英国人口急剧增长

C. 石油成为主要能源    D. 近代电力工业发展

 

查看答案

“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这句话突出反映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

B.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

C. 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 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