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服饰文化在中国有悠久...

《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服饰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

唐代女子服饰雍容华贵、百媚竞呈,女子着男装、胡服蔚然成风。

《野客丛书》记载“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

元朝

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

清朝

清初规定,高档皮毛、绸缎只能亲贵和官员服用,士庶百姓只许服用绸、绢、纺、丝、纱等。1870年左右,通商口岸城市的人们穿着机织布服饰的现象日益普遍。

民国期间

洋装在中国流行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出现。

20世纪50年代

旗袍在大陆渐被冷落,在新中国的女干部们中流行中山装和从苏联传入的列宁装,穿工装裤成为一种时尚,从苏联流传到中国的连衣裙“布拉吉”深得中国女性青睐。

20世纪80年代以后

皮尔卡丹、耐克、adidas等世界服装品牌进驻中国。1983年12月,国务院决定取消布票,纺织品实行敞开供应。纺织工业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纺织品制造大国,锦纶、氨纶、纳米等面料的产品不断投向市场,引领服装行业新潮流。

 

 

——据《中国服饰史》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示例:服饰文化受对外开放交流的影响。 唐代奉行对外开放政策,女子着胡服盛行;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洋装在中国流行并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友好促进了列宁装和“布拉吉”的流行。可见服装的发展变化与对外开放交流密切关联。 也可从其他角度拟定论题,如服饰变革受政治文化的影响;纺织技术发展水平决定服饰质料的变化等。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中信息从“服饰文化受对外开放交流的影响”或者“服饰文化受对外开放交流的影响”等提取观点。第二问论证结合材料从“唐代奉行对外开放政策,、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洋装在中国流行并促成了中国服饰的改良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奉行向苏联“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等归纳论证,并说明结论即可。 【方法技巧】开放试题答题方法: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再对材料中相关系信息进行高度概括,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具体解题方法如下; 1. 变化、趋势类:答题要求一般遵循“从……到……”格式答题。这类题在高考试题中是常考题型,值得关注。 2. 特点、特征类:这类的题目一般要求“从具体到一 般”,“从现象到本质”。这类题难度较大,需要对材料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概括。 3. 归纳要点类:这类题目主要要求点要全,面要广,注意问题的角度和层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二十二年十一月初十日(1757年12月20日)谕军机大臣等:……粤省地窄人稠,沿海居民大半借洋船谋生,不独洋行之二十六家而已。且虎门、黄埔设有官兵,较之宁波之可以扬帆直至者形势亦异,自以仍令赴粤贸易为正。本年来船虽已照上年则例办理,而明岁赴渐之船,必当严行禁绝。但此等贸易细故,并非十分重大之事。可传谕杨应琚,令以己意晓谕番商。……此于粤民生计并赣、韶等关均有裨益。而浙省海防亦得肃清。看来番船连年至浙,不但备商洪任等利于避重就轻,而宁波地方必有奸牙(奸诈的买卖联系人)串诱,并当留心查察。

——摘编自《清高宗实录》

材料二德川家康执政之初,西南外样大名{类似中国的封疆大吏)仗侍幕府允许,利用地利之便,加强与海外的联系,并通过对外贸易不断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那些与天主教联系密切的大名,还大量走私铁炮、火药等违禁物品。这种状况严重冲击了日本幕府的对外貿易特权。

德川幕府为获得贸易利润,充实财力;准备消灭丰臣遗族及异己势力的内患,以树立全国统一的专制政权,借禁教、禁止私人出海贸易,同时也完全禁止了各大名私人经营的海外贸易。……通过全面“锁国”,幕府逐步限制并独占了对外贸易,基本上制止了西南大名利用海外贸易增强割据实力的倾向。

——摘编自《中日对外经济政策比较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乾隆时期只准洋船赴粤通商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中日对外贸易政策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1947年6月,美国提出了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但要求先查明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然后确定援助份额。苏联则反对提供受援国的经济资源等情况,主张应查明受援国对美援的需求,然后由美国负责提供援助。出此可知

A. 苏联明确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 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矛盾已不可调和

C. 双方分歧的实质是国家主权的独立性

D. 马歇尔计划导致欧洲出现对峙的局面

 

查看答案

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最早塑造出文学中的“世纪病”形象,其特征是孤独、忧郁,悲观、失望,与现实社会格格不入;有评论称“这是所有不满于平庸、有思想、有才智的人在资产阶级新世界中的共同感觉。”材料表明“世纪病”

A. 根植于经济危机与世界大战

B. 是无产阶级文学的代表

C. 具有反传统和反理性的特点

D. 表达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查看答案

下图是1375-1825年之间的世界主要城市工人工资水平波动趋势图

据此可以做出的合理推断是

A.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

B. 亚洲地区经济停滞不前逐渐走向了没落

C. 从16世纪开始西方消费水平已高于东方

D. 工资上涨会引起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研发

 

查看答案

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

A. 政党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

B. 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制改革的根本

C. 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连续性

D. 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