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

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关于上述记载,下列各项解释何者较适当

A. 盗贼现象的普遍出现,反映出战国时期国家权力的衰弱

B. 农民失去氏族保护,当生产失调、生计无着,成为盗贼

C. 李悝努力地维护封建秩序,因而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

D. 李悝尽地力之教,强迫农民生产,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

 

B 【解析】材料反映了农民生计无着之时,成为了盗贼,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战国时期国家权力是增强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盗贼问题确实存在,并未夸大盗贼问题的严重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引起农民反对而为盗贼是对题意的曲解,所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时期管仲改革中推动社会形态发生转变的措施是

A. “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

B. 废除贵族特权

C. 整顿和发展军队

D. “相地而衰征”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动力主要来源于

A. 诸侯国的国君

B. 新兴地主

C. 奴隶主贵族

D. 士人

 

查看答案

下列图片中的事物推动了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在当时的秦国

A. 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B. 法家思想备受推崇

C. 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D. 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查看答案

《吴子·料敌》中记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秦国君主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②政治严明,赏罚必信

③秦国国君雄才大略

④秦人尚武精神浓厚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