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人物 评价 司马光...

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

人物

评价

司马光

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侫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梁启超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

列宁

王安石是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

 

 

A. 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

B. 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

C. 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D. 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

 

A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司马光与王安石为同时代人物,其政治观点比较保守,他对于王安石的评价更具贬义。梁启超和列宁提倡变革,二者对于王安石的评价更具褒义。三位人物的政治立场与评价紧密相关,体现了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故A 选项正确;司马光与王安石虽是同时代人,但是文中提及“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过于武断,故B 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后人掌握丰富资料,故C 选项错误;王安石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度,所以列宁评价不符合史实,并不客观,故D选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唐宋时期政府钱币与实物收入数量统计图。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是

A. 官营手工业渐衰落

B. 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C. 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D. 自然经济趋于解体

 

查看答案

文学折射时代。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诗经》收录了宗庙祭祀的歌词,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B. 《离骚》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具有现实主义风格

C. 汉赋和唐诗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在思想文化上的体现

D. 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均为满足市民阶层文化生活而作

 

查看答案

下图为2018年入选《国家宝藏》的两件青铜器——商代皿天全方罍和西周大克鼎,它们分别是皿氏一族为祭祀父辈先人、大贵族克为祭祀祖父而铸造。以上文物信息反映出

A. 中国先民敬重宗室血脉之情

B. 商周时期“家国一体”的特色

C. 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盛行

D. 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随着唐朝的发展,由少数民族将士组成的“蕃兵”“蕃将”,成为唐朝开边拓土的重要力量。高丽人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唐玄宗开元后期出任安西副都护,镇守西域。天宝六年

高仙芝率一万骑兵,历经艰难险阻,长途奔袭阻断西域商路的小勃律(今克什米尔境内),俘其国王。经此一役,“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天宝八年

高仙芝以石国(依附于唐朝的西域小国)不守蕃属之礼为由,率军征讨,大肆杀掠,掠得大量金银珠宝,“皆入其家”。石国王子召引大食(阿拉伯帝国)军队进攻唐安西四镇,与高仙芝率领的唐军战于怛逻斯城(在今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境内),唐军大败。自此,唐朝在西北疆域的扩展受阻。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仙芝成为唐朝名将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高仙芝的功过。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作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