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材料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此美国社会的反应是既愤慨又感到耻辱,民...

材料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了美国太平洋舰队。对此美国社会的反应是既愤慨又感到耻辱,民众和海军强烈要求对日复仇,决策层有人主张把主要兵力和资源用在太平洋战场。然而,罗斯福总统和军方高层最终决定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对于美国来说,“先欧后亚”的战略思想最早出现在美西战争之前。由于此时美国与日本争夺夏威夷以及美国越来越难以容忍西班牙在古巴的殖民统治,1897年5月美国提出:“首先对付西班牙,同时在太平洋进行防御作战,直到将西班牙打败再集中力量对付日本。”其给出的理由是:美国的人口、工商业和金融中心位于美国东海岸和东北部,相对于日本,西班牙地理位置上更靠近美国。当法国败亡,欧洲只剩下英国独自抵抗时,罗斯福清楚,英国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欧洲法西斯主义胜利的必然结果,不但意味着美国本土将受到威胁,而且对美国赖以立国的民主价值观也是一种严重的挑战。尽管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本对美国构成的威胁更严重,但从长远看最终的强敌还是德国。自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数年之内日本并没有将赢弱的中国彻底征服,这多少也让美英低估它的军事力量。方人对日本人成亚洲人存在“普遍的种族傲慢”,这种贬低日本或亚洲人的种族观念,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美国的“先欧后亚”战略。这一战略无疑使中国成为“被遗忘的盟友”。

——摘编自耿志《“二战”中美国为何采取“先欧后亚”战略》

(1)根据材料,指出二战中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战场的影响。

 

(1)原因:军事战略传统;地缘政治因素;战略威胁程度;低估日本力量;种族观念影响。 (2)评析:削弱了中国战场的地位;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导致中国缺乏外来援助,伤亡和损失严重;中国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却得不到公正评价。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中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以及这种战略对中国战场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 (1)二战中美国采取“先欧后亚”战略的原因,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对于美国来说,“先欧后亚”的战略思想最早出现在美西战争之前”“尽管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日本对美国构成的威胁更严重,但从长远看最终的强敌还是德国”“自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在数年之内日本并没有将赢弱的中国彻底征服,这多少也让美英低估它的军事力量”“这种贬低日本或亚洲人的种族观念,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美国的先欧后亚战略”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美国“先欧后亚”战略对中国战场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一战略无疑使中国成为‘被遗忘的盟友’”,并联系所学中国抗战的形势和结果来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近代意义的教育法制始于晚清,传统教育模式弊端凸显,统治者对于科学和技术的需求赋于教育以救亡图存的责任,洋务运动强调器物层面物质和技术的学习,传统教育开始朝向科学和技术、实业转型。甲午海战后,传统教育的改革呼声再次高涨,维新运动主张实施变法以图强,将政治体制和制度改革与传统教育改革相结合,主张通过法律确立近代化的教育制度。1901年的清末新政,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教育规程。1902年清政府借鉴西方办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制定《钦定学堂章程》。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引入西方资本主义教育中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容。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的《学校系统令》等文件,构成“壬子一癸丑学制”:一是缩短了修业年限,增加了普通劳动者接受教育的机会,更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二是取消奖励出身,废除与宗旨不合的课程和教材,停办贵胄学校;三是打破了清末只许私人办中等以下学校的律令,规定除高等师范学校外,个人皆可开办;四是提倡男女平等,废除了男女在教育权上的差别。1922年的新学制即壬戌学制,构成了中国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法律体系基本框架,以《学校系统改革案》为主要内容,首先规定了新学制的宗旨,一是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二是发挥平民教育精神,三是谋个性之发展,四是注意国民经济力,五是注意生活教育,六是使教育易于普及,七是多留各地伸缩余地;其次,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章,明确规定了普通学校制度。

——摘编自张兰、崔林林《中国教育法律体系近代化轨迹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中国教育变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一出自王信《明清外貿顺差、白银流入及对经济的影响》

图是公元1000年以来是中国、美国、日本、印度、西欧各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百分比,请依次指出每条线所代表的国家,并任选其中一国分析其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福利行政制度发展至宋代,基本完备。宋代社会福利救济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于常平仓、义仓之外,专设广惠仓,以为社会福利救济粮的基本储备。第二、设福田院及居养院,以救济“老疾孤穷丐者”。第三、令全国各州县置居养院、安济坊。居养院收容残疾、无家可归者及孤儿,可教者,令入小学就读,免学费,官为制衣。安济坊是依寺庙而立的医院兼疗养院,“募僧主之,为贫病无力求医者治病并收住养疗”。第四、一般官方济贫施舍制度。“凡鳏寡孤独瘾老疾废贫乏不能自存应居养者,以户绝屋居之;无(户绝屋),则居以官室,以户绝财产充其费,不限月,依乞丐法给米豆。”第五、漏泽园与丧葬救济。于京城近郊佛寺买地,以痊(埋葬)死之无主者,官府拨给棺钱。第六、医疗卫生救济制度。仁宗时颁《庆历善救方》于天下,其内容大致是关于救病医方及官府施药费办法。京师大疫时,仁宗曾命太医出宫内药品和药救民。又令太医官到各县为病民诊治授药。

——摘编自范忠信《中国古代福利救济制度及其精神》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后,瑞典的社会保障体系陷入了危机,主要表现在:公共开支比例过大,各项福利开支(养老、医疗、失业、生育、伤残等)大约占政府公共开支的85%,公共开支占GDP的比重也从20世纪60年代的35%上升到20世纪90年代的70%,财政不堪重负。过度福利对劳动者积极性起反激励作用,造成了“福利欺诈”和“福利依赖”的现象。高福利导致高税收,1980年,瑞典个人所得税平均的边际税率为56.8%,个人所得税占个人劳动收入的比重为65.2%,占GDP的比重为47.7%;由于税收过高,导致劳动力成本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失业率提高,迫使企业提高工资,引发通货膨胀;高福利使得个人缺乏储蓄和投资的积极性,影响经济长期发展,瑞典人均CDP在OECD(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排名从1970年的第4位下降到了1995年的第16位。

——摘编自《福利国家理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福利救济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瑞典社会保障体系所面临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并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对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二战后,路德维希·艾哈德主张打破阻碍社会向前发展的阶级界限,消除穷人和富人之间的敌对情绪,实现生产来和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名义工资的大幅度增长,维持低廉而稳定的物价水平。为此德国建立

A. 社会市场经济

B. 国家统制经济

C. 混合市场经济

D. 社会主义经济

 

查看答案

1964年6月15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尖锐分歧。77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联合起来,并以此组成一个集团参加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谈判。77国集团的出现

A. 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

B. 反映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趋势加强

C. 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D. 是对美苏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的回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