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19年5月26日,某学者撰文称:“英法意日各国使用强权拥护他们的伦敦密约,硬...

1919年5月26日,某学者撰文称:“英法意日各国使用强权拥护他们的伦敦密约,硬把中国的青岛送给日本人交换他们的利益,另外还有种种不讲公理的举动,不但我们心中不平,就是威尔逊总统也未免有些纳闷。但是经了这番教训,我们应该觉悟公理不是能够自己发挥,是要强力拥护的。……叫那少数的政府当局和国会议员都低下头来听多数平民的命令,无论内政、外交,政府、国会都不能违背平民团体的多数意见”。该文旨在

A. 告诫国人要看清威尔逊十四点原则的实质

B. 揭露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主权的肆意破坏

C. 引导国人将民族诉求与民主政治联系起来

D. 说明外交领域只有强权,并无公理可言

 

C 【解析】由题干“1915年5月26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强占胶州湾激起了国民的爱国情绪,体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感和浓厚的爱国主义热情。“无论内政外交政府国会,都不能违背平民团体的多数意思”是说政府无论在何种情况下不能违背多数平民的意志,体现出激进的民主主义,故选C。威尔逊十四点原则没有体现,排除A。材料的主旨不是揭露巴黎和会对中国山东主权的肆意破坏,排除B;由“威尔逊总统也未免有些纳闷”说明外交领域并非只有强权,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9年,上海各界人民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场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帖了幅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这反映了

A. 中国人民开展收回利权运动

B.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五四运动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之于历史的意义,不在于破坏,不在于摧毁,而在于回归,在于重生;这生生不息的人性启蒙,这潜滋暗长的普世关照,是导引着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和繁荣的必由之路。在此作者强调的是

A. 五四运动没有其现实意义

B. 五四运动的思想启蒙作用

C. 五四运动的爱国救亡意义

D. 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科学

 

查看答案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民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提炼商鞅变法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所采取的具体措施。

(3)分别指出上述“务本”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对大到国家小到家庭个人来说显得至关重要。

材料一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去无用之费,圣王之道,天下之大利也”。

材料二“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王安石

自海通以后,西学东渐,变法维新之说,日腾播于士大夫之口,安石之新法,遂为时论所推重,较之前此称誉安石,如陆象山、颜习斋辈,殆又过之。惟是安石锐意欲行之新法,所为权制兼并,均济贫乏者果与现代之社会政策相吻合乎?

——《王安石政略》序

材料三2016年“五一”小长假,新名词“中国大妈”火了。在华尔街大鳄狂抛黄金之后,忽然杀出一群“中国大妈",他们抛多少,大妈们就买多少,似有扭转世界黄金市场狂跌之势。据统计,金价下跌以来l0天内,大陆投资人“鲸吞”了实物黄金300吨。多空大战中。世界五百强之一的高盛集团率先举手投降。……不少大妈称购买黄金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便宜,二是保值。

——《世界周刊》

材料四勃烈日涅夫时期苏联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

 

时间

国民收入平均年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

1966-1970

7.8%

8.5%

1971-1975

5.7%

7.4%

1976

4.3%

4.4%

 

 

(1)依据材料一比较孔子与墨子在理财观上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不同的根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和特点。如何理解“安石之新法,遂为时论所推重”,试简析其新法与现在社会的哪些政策和现象相吻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历史上大量的白银流人中国最早在何时通过哪种渠道进行的,并指出其带来的影响?“中国大妈”能“鲸吞”实物黄金300吨得益于哪些因素?依据材料四从中总结前苏联改革中的弊端。综合以上材料,概述给你带来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