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公元997年,北宋朝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政...

公元997年,北宋朝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政府收入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

A. 地主兼并土地,朝廷财政收入减少    B. 农民负担过重,影响生产积极性

C. 过度强化中央集权,机构庞大臃肿    D. 统治者对外扩张,军费开支巨大

 

C 【解析】A 项地主兼并土地确实会影响到政府在赋税方面的收入,但题干材料明确反映出当时政府的收入急剧增加,因此可以排除;B 是事实,但不是造成政府收支不平衡的原因;D 项有一定迷惑,“军费开支巨大”确实是造成北宋政府入不敷出的主要原因,但前半句“统治者对外扩张” 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由于过度加强中央集权,官僚队伍臃肿膨胀,军队人数剧增,朝廷开支不断扩大,C 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对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影响是

A. 促进民族的迁徙与杂居    B. 使北方经济恢复,北魏兴盛一时

C. 打破了农牧经济的天然界限    D. 为隋唐的大一统与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准备了条件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材料最能说明商鞅变法

A. 确立了封建统治秩序    B. 增加了秦国争霸实力

C. 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D.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制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夕卜,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有何不同。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有何进步?

(3)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重大影响?

(4)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查看答案

下列文献中宜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A. 《孔子改制考》

B. 《文学改良刍议》

C. 《庶民的胜利》

D. 《资政新篇》

 

查看答案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 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 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 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