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 增加赋税收入

C. 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 保护小农经济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汉书》中材料为切入点考查提取、分析信息的能力。由材料“皆无得名田,以便农”可知商人不能占有品质好的土地,目的是保护小农经济。故本题选择C项。材料没有体现限制商人的经营范围的信息,故A项排除。加强商人户籍管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D项排除。增加赋税收入是目的之一但不是主要目的,B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乃根据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整理而成,此表反映的现象是

姓名

官职

出身

萧何

相国

县吏

陈平

丞相

游士

周勃

太尉

吹鼓手

樊哙

左丞相

狗屠

灌婴

太尉

布贩

 

 

A. 西周:“封建亲戚”

B. 秦朝:“独尊儒术”

C. 西汉:“布衣将相”

D. 隋唐:“金榜题名”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子产在郑国铸刑书,临终前对他的继任者说: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由此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 子产主张德政,宣扬儒家思想

B. 子产的治国理念违背时代潮流

C. 子产主张严刑峻法

D. 子产最早提出了民本思想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并订立盟约:“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这一行动

A. 目的在于维护正妻和嫡长子地位

B. 与法家的严刑峻法理念保持一致

C. 论证按血缘关系分配的政治权利

D. 印证诸侯在封地内有很大独立性

 

查看答案

对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有学者认为,从秦到清依次经历郡政阶段、州政阶段、省政阶段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相调适的产物,其中的“州政阶段”主要是指

A. 先秦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宋时期    D. 明清时期

 

查看答案

“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