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丑条约》签订时,列强认为“今若突倡分割,则义和之事,可为前车”,故而提出改善...

《辛丑条约》签订时,列强认为“今若突倡分割,则义和之事,可为前车”,故而提出改善对华的“条约关系”,“以赢取朋友,及为将来的友好关系播下种子”。列强得出如此认识是基于

A. 调和在华利益冲突

B. 清朝统治趋于崩溃

C. 义和团运动的教训

D. 中国已被瓜分完毕

 

C 【解析】《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爆发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材料中列强得出这样的认识“今若突倡分割,则义和之事,可为前车”,是指吸取义和团运动的教训。故答案为C项。材料反映的是列强对华态度,不是调和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排除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 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

B. 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

D. 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查看答案

1840年12月,中英谈判在广州进行。琦善照会:烟土系中国查禁品,故不能以“烟价”名目向英赔款。考虑到中英通商两百余年,拟“酌酬洋银五百万元”。不过,该银并非由中国皇帝“准给”。只是由琦善“筹办”。琦善此举目的在于

A. 抵制英商的赔款勒索

B. 表明清朝软弱的立场

C. 维护满清王朝的体统

D. 尽快实现两国的通商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国侵华计划的部分内容。为了达到这项目的,该国发动了

 

第三项又,即使在任何情况下,签订战胜条约时,也必须将以下六个要冲,纳入本邦版图。

其一盛京益州以南之旅顺半岛

其二山东登州府管辖之地

其三浙江舟山群岛

其四澎湖群岛

其五台湾全岛

其六扬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法战争

D. 中日甲午战争

 

查看答案

1840年4月,美国领事告诉清朝某官员英国将派军远征中国的消息,但该官员将其称之为“谣言”,英军舰队抵达广东海面后,该官员还上奏皇帝:“伏查英夷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乃载运鸦片。”由此可知,该官员

A. 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缺乏清晰的认识

B. 对鸦片战争的失败负有主要责任

C. 判断敌情失误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D. 认为英国鸦片走私行为不足为虑

 

查看答案

某部历史题材的电影剧本叙述了1843年上海的场景,其中有悖历史事实的镜头是

A. 英国士兵在街上巡逻,英国旗在飘扬

B. 悬挂日本国旗的工厂一家接一家

C. 民众对政府割香港岛给英国感到气愤

D. 码头上大清官员与英国领事商谈海关税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