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有学者说“中国历史上较为发达的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大都带有官营的印记,与国家的治...

有学者说“中国历史上较为发达的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大都带有官营的印记,与国家的治理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说明

A. 古代科技注重实用但缺乏理性

B. 天人合一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C. 古代中国科技中没有科学理论

D. 古代中国科技较为封闭、落后

 

A 【解析】“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说明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是缺乏理性,A正确;B中阻碍科学进步不符合事实;C中没有科学成分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种种不利因素”包括

①传统政治体制的束缚

②科技没有突破传统科技的藩篱(或没有形成近代科技)

③理学的束缚

④小农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这是《后汉书》中有关我国古代一项重大科技成就的记载。这项科技成就的取得起到的历史作用是

A. 推动古代中国纺织业的进一步发展

B. 促成了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

C. 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战胜了骑士阶层

D. 导致信息记录与传播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查看答案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古代的许多发明往往局限在它的发源地,推广极慢。但两宋时期,技术发明的推广速度明显加快。如发明于北宋的犁刀,到南宋时已经成为江南各地开荒的必备工具。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两宋时技术发明“推广速度明显加快”最可能的原因是

A. 印刷业的蓬勃发展

B. 指南针的应用

C. 造纸术的发明

D. 科举制的扩大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徐寿(1818-1884年),是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杰出开拓者,也是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和先驱。他的家乡无锡有许多能工巧匠,从小就爱好工艺制作的他由博览群书逐渐转而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他不仅潜心研究中国历代的科技典籍,对于明末清初从欧洲翻译过来的西方科技著作也认真加以研究。徐寿持之以恒地坚持自学,因为他对知识和科学有着真挚的追求。其间,他与同乡华蘅芳常在一起,共同研讨疑难问题,相互启发。

徐寿一生先后在安庆、南京军械所主持蒸汽轮船的设计研制,成绩显著。曾国藩评价他“研精器数,博涉多通”。1864年,徐寿等人完全不假西方人之手,制造出了完全国产的“黄鹤号”蒸汽船,清同治常御赐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牌匾。1867年受曾国藩派遣,襄办江南机器制造局,从事蒸汽轮船研制。他积极倡议筹设翻译馆1868年正式成立翻译馆。

——根据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回答,“天下第一巧近”徐寿身上哪些品质体现了“工匠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寿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查看答案

材料1940年底,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巴巴罗萨”的作战计划,要求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以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俄,并计划在1941年冬季到来以前结束战斗,然后再继续解决英国问题。希特勒曾对他的亲信说过:“如果我们想要统治世界,我们就必须征服俄国。”社会主义苏联是其实现称霸世界野心的最大障碍,同时,德国企图通过进攻苏联给侵略战争输血。但在入侵苏联之前,希特勒并没有完全低估苏联的抵抗能力,从各个方面都作了周密的安排,全面完成了入侵的一切准备工作。1941年6月22日凌晨3点,德国出动了170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出师不利,损失惨重。但苏联领导人很快就冷静下来,并采取了新的军事部署,打乱了德军通过“闪击战”在3个月内吞并苏联的冒险计划。到1942年2月底终于转危为安,莫斯科战役以德军的惨败而结束。

——摘编自张开荣《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希特勒推出“巴巴罗萨”作战计划以及出师告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德战争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