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由此可见,下列论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反应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

B. 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

C. 融合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和佛家思想丰富儒学

D. 新儒学主张仁政爱民思想

 

C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童仲舒的新儒学是融合了法家、道家等众多学派思想后形成的,将天命与君主统治结合起来,提出了“天人感应”,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同时也通过天子违背天意后,天会出现灾异警告天子仁政爱民,约束天子的行为,AB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时间不符合董仲舒生活的时代----汉武帝时期,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尽管董仲舒建议对其他学派加以“灭”“绝”,但汉武帝并未实际推行,只是剥夺了其他学派在官方学校中的传授资格;就是在官场之中,汉武帝也重用了一批具有法家、黄老道家、阴阳家色彩的人物。据此可知下列关于汉武帝在治国用人方面的策略说法正确的是

A. 外儒内法

B. 外法内儒

C. 博采众长

D. 法表儒里

 

查看答案

董仲舒:“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一认识

A. 有益于贤明政治的出现

B. 体现了老子“无为”思想

C. 实现了汉初的稳定局面

D. 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查看答案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

A. 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    B. 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

C. 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    D. 减小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

 

查看答案

《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了

A. “天人感应”思想

B. “君权神授”

C. 阴阳五行学说

D. 封建等级思想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24年,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要将来能够治国平天下,便先要恢复民族主义和民族地位。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去统一世界,成一个大同之治,这便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大责任。诸君都是四万万人的一分子,都应该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孙中山所说的治国,是指中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包括均富);而平天下,则是发扬“济弱扶倾”的传统理念,帮助其他被压迫民族谋求各自的独立、自由和富强。孙中山所说的“用固有的道德和平做基础”,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把道德范围的东西放在知识范围中来探讨,认为应该先从个人的内省与自我完善做起,讲究自身的文明修养,然后才谈得上齐家、治国、平天下。孙中山沿袭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家族是国家的基层团体,由家族而宗族而国族,合群图强然后才能讲民族主义,而且只有先恢复民族主义才能讲世界主义。二是力图以王道与霸道这两个古老词汇来区分东西方文化的本质差异。他曾经明确指出:“东方的文化是王道,西方的文化是霸道;讲王道是主张仁义道德,讲霸道是主张功利强权;讲仁义道德,是由正义公理来感化人,讲功利强权,是用洋枪大炮来压迫人。”

--摘编自章开沅《王道与霸道--试论孙中山的大同理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大同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阐释大同思想的背景。

(3)孙中山阐释大同思想是基于自身和社会两方面出发的。首先社会基础是中国当时的国情以及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当时国共合作已经建立,国民革命兴起,价值西方思想的深入使得孙中山开始思考这一问题。此外,孙中山自身已经有三民主义的理论做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