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D 【解析】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说明农产品作物逐渐商品化,故D项正确;A项中阻碍体现不出;B项中新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中是南宋时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泛指开发山泽资源的人)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司马迁意在强调(  )

A. 精耕细作    B. 重农抑商    C. 垦荒开矿    D. 农工商皆本

 

查看答案

北宋推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对北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是

A. 便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工商业转移    B. 推动了宋朝经济重心的南移

C. 租佃关系成为农业生产主要形式    D. 促使新的生产方式开始萌芽

 

查看答案

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 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C. 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D. 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查看答案

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查看答案

据明朝万历《华州志》记载,陕西华州“郡之柳子镇,有千家铁匠,作刀剑剪斧之用,天下士大夫所共索,以为转相赠予者.”这表明华州柳子镇

A. 铁业全行业资本主义萌芽    B. 家庭手工业技术高超

C. 冶铁开始采用机械化生产    D. 铁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