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汉书·景帝纪》记载的这...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汉书·景帝纪》记载的这则诏令,反映了古代大河文明国家的

A. 中央集权制度    B. 以农为本思想

C. 重农抑商思想    D. 聚族而居习俗

 

B 【解析】从材料中的“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来看,说明论者重视可以解决吃饭穿衣问题的农业,反映了古代大河文明国家的以农为本思想。故答案为B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只反映重视农业,没有反映抑制工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商人黄汴对苏州市场有这样一段记载:“苏州聚货缎匹外,难以尽述,凡人一身诸行日用物品,从其所欲皆有。”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 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

B. 城市商业发展繁荣

C. 地域性商帮开始出现

D. 区域长途贩运兴盛

 

查看答案

观察右图,它反映了(  )

A. 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十分发达    B. 我国古代手工业十分发达

C. 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    D. 我国古代男女的社会地位

 

查看答案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中说:“中国传统手工业各大部门都出现过工场雇佣现象,唯独棉纺织业中没有出现。”中国古代棉纺织业没有出现雇佣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B. 外来棉纺织品的竞争

C. 棉纺织主要是官营手工业    D. 小农经济的阻碍作用

 

查看答案

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县制的出现    B. 铁农具的使用    C. 都江堰的修建    D. 一牛挽犁的出现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的农作物品种经历了一个由多到少的过程,文献中有“百谷”“九谷”“六谷”“五谷”的演变。这表明先秦时期(  )

A. 农业走向衰退    B. 外来作物引进    C. 作物历经选择    D. 经济重心南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