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的问题。人们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的问题。人们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古代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如政府资助贫民春耕的种子。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需设立独孤园等恤养老幼贫疾的常设机构。北朝在以“三长制”重建乡里机构时,特别强调三长有照顾乡里贫弱的责任。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

其主要内容是: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材料三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实践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这反映了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1)特点: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扶贫方式多样化;临时性救助与常设机构救助相结合;强调地方政权扶贫的责任。 (2)内容:立足地方教区;费用主要来自救贫税;推广感化院制度。 背景:圈地运动造成农村贫困问题突出,城市流浪人口增加,影响社会稳定。 (3)政府态度:从不干预到干预(或从自由放任到政府介入)。 变迁;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凯恩斯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 措施:直接救济;以工代赈(或兴办公共工程);社会立法,保证人民的基本生活。 (4)认识:贫困问题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贫困问题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引发社会不稳定;贫困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解析】(1)根据材料一“按照贫困户的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将其分为极贫、次贫等层级,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 可得出综合考察与分类定级的思想;根据材料一“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还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可得出扶贫方式多样化;根据材料一“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可得出临时性救助与常设机构救助相结合的思想;根据材料一“规定扶贫是各政权的重要职责”得出古代扶贫思想强调地方政权扶贫的责任。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可知立足地方教区;由“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可知费用主要来自救贫税;由“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可知推广感化院制度。第二小问,社会背景由1601年可以联系到“圈地运动”,结合圈地运动和城市化下无业流民增多来分析即可。 (3)第一问,由材料三“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等可知政府态度的变化是从不干预到干预。第二问,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从自由放任主义到凯恩斯主义的变迁。第三小问,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直接救济、以工代赈、社会立法等方面思考作答。 (4)关于对贫困问题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贫困问题的产生、危害及解决贫困问题的方法等角度回答,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0年,石油生产国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国家建立石油输出国组织,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反对旧的世界经济秩序的要求。构成这段文字的是

A. 历史观点和历史解释

B. 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

C. 历史结论和历史解释

D. 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

 

查看答案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 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 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D. 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查看答案

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学校开设有炸药制造技术等相关课程,并认为女子适合从事暗杀活动。这反映出当时

A. 人才培养注重职业技能

B. 政治风潮影响新式教育

C. 女性社会地位明显提高

D. 办学思想体现兼容并蓄

 

查看答案

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表

时间

国家

代表性展品

1876年

中国

丝绸、茶叶、银器、雕花瓷器、景泰器等

1876年

美国

大功率发电机、电动机、电话、留声机等

2010年

中国

载人航天技术,可食用环保包装材料,多媒体信息技术等

2010年

美国

将日光转化为电力,屋顶花园,再生竹制成的地板等

 

 

表中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A. 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B. 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 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D. 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查看答案

“育”甲骨文写作(人,指女人),(倒写的“子”,表示出生的婴儿)。“育”字的小篆为,由甲骨文的会意字讹变为形声字。这说明

A. 汉字是可读的图画文字

B. 汉字演变由繁复到简洁

C. 汉字书法独具艺术特色

D. 汉字构造音形义相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