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1868—1907年外国在华航运所占市场份额示意图,其中的甲、乙、丙三个国...

下图为1868—1907年外国在华航运所占市场份额示意图,其中的甲、乙、丙三个国家分别是

A. 美、英、日

B. 英、日、美

C. 英、美、日

D. 日、英、美

 

C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甲在这段时间内所占份额要高于乙和丙,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发展比较快,高于美日,故排除AD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势力崛起,所占份额要高于日本,因此甲是英国、乙是美国、丙是日本,故C项正确,排除B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镑)。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对外贸易出现逆差

B. 自然经济的顽强性

C. 民族工业与外商争利

D. 洋务企业发展迅猛

 

查看答案

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入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1.37石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1.5石

45石

西北屯基区

74小亩

0.4石

29石

 

 

A.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D.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查看答案

(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正式国旗,并请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执行。但孙对此表示异议,复函据理力争,且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提请参议院对这一议决加以复议。临时参议院立即对此进行重新讨论,最终正式决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一过程表明

A. 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共识

B. 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践

C. 南京临时政府统而不治

D. 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乙说:“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只不过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若要以强权姿态迎向未来,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国这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人。”下列选项与论者观点一致的是

A. 两位史家关于德意志统一动因的看法相互冲突

B. 乙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理想高于普鲁士意识

C. 都肯定普鲁士自始至终追求德意志统一的说法

D. 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9~11世纪,教皇和皇帝(封建君主)通常是通力合作。教皇帮助皇帝制服日耳曼的世俗封建主,而皇帝则支持教皇对付公开对抗罗马教皇的权威的拜占庭对手。1073年,随着格列高里七世继位为教皇,开始了教皇权力的至高无上时期。格列高利在教皇与皇帝争夺主教叙任权——任命日耳曼主教的权力——的斗争中,赢得了胜利,从而削弱了皇帝的权力和帝国的行政管理,在两个多世纪里,教皇一直被普遍地公认为天主教世界的首脑;……教皇权力至高无上的时期结束于1296年即法国腓力四世在向教士征税的问题上战胜教皇卜尼法斯八世之时。那一年教皇发布敕令,申明俗人对教士没有任何权利,并威胁要把任何试图向教士征税者逐出教会。腓力四世拒绝了教皇的要求,并完全成功地实施了自己的政策。

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在动员人力物力以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时教皇是如何取得这高无上地位的?造成了什么影响?

(2)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条件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