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

宋代读书人无论在位与在野都敢于品评朝政,力争“正君心”“得君行道”,但明代知识分子很少议论时政,王阳明就要求门人恪守“君子之思不出其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明代

A. 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

B. 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 政治环境的严重恶化

 

D 【解析】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废丞相、建内阁加强君主专制,同时设立“厂、卫”等特权监察机构,监督百官控制言论;明朝知识分子不敢妄议国政就是因为厂卫等特务监察机构的存在破坏了言官进谏、为国出谋划策的政治生态,这是君主专制加强导致的,排除A,D项正确。程朱理学和商品经济在宋朝时也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但宋朝并没有出现题中所述知识分子不敢议论国政的现象,所以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不是明朝知识分子不敢议论时政的原因,排除B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0年,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曾发出以下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这反映了

A. 敌后战场的抗战作风顽强

B. 正面战场会战得到有力配合

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形成

D. 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查看答案

公民法是早期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境内的国际法。下列关于公民法、万民法评述正确的是:

A.万民法是对公民法的否定   

B.都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C.根本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蕴含了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查看答案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这说明秦朝采取的制度是

A. 皇帝制度

B. 郡县制

C. 宗法制

D. 世袭制

 

查看答案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作,不赞成领导人的话叫做违法, 领导人的话改变了,也就跟着改变。该讲话的主要目的是    

A. 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               B.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

C.改变一些领导人专制作风            D.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查看答案

被誉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的汤因比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 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长期大一统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 历代忠君报国的忧患意识

B. 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C. 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D. 分封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