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通其有无,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观点,并分析作老提出此观点的原因。

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所以然者,外国用机制,故工细而价廉,且成功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贵,且成功亦难,率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郑观应《盛世危言》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前期的有识之士为应对此问题所做的努力。

材料三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互相之间的伤害。……虽然在这一社会中,没有人负有任何义务,……但是社会仍然可以根据一种一致的估价,通过完全着眼于实利的互惠行为而被维持下去,……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

(3)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士义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障碍,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的现实意义。

 

(1)观点: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农商并重,相辅相成。 原因:作者认识到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富民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策的藩篱。 (2)问题:出于洋货的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难以为继。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民生艰难。 努力: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民用机器工业;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兴起和发展;资产阶级各派别主张学习两方,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倡导“实业教国”,并为此而进行政治、思想变革的努力,以期强国富民。 (3)意义:各国在发展经济和面对经济危机时,应树立互利、责任、合作等意识。联手反对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主义,共向迎接挑战,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1)根据材料一“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可以得出观点是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农商并重,相辅相成。第二小问,根据题干材料,结合宋朝商业发展的影响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材料二“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柏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治者多无事投闲”可以得出问题是因为洋货的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难以为继,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民生艰难.第二小问的努力,结合洋务运动、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以及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主张即可得出答案。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亚当• 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主张各国在发展经济和面对经济危机时,应树立互利、责任、合作等意识,联手反对经济侵略和贸易保护主义,共同迎接挑战,才能促进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3年11月,世贸组织总干事接受采访时说:“中国正从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转变为第四位,很可能会上升到第三位。我刚刚得知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居世界第三位,仅在美国、德国之后。”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加入世贸组织,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B.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C. 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受益远远高于美、德

 

查看答案

1984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名下。这反映出

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D. 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中指出,我们现在在经济战线上已经取得的一批胜利,但这还不是根本的好转。要获得财政经济情况的根本好转,需要三个条件,即:(一)土地改革的完成;(二)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三)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计划经济模式尚未确立

B. 公私合营已经全面展开

C. 土地革命任务业已完成

D. 工业化已具备初步基础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 农村改革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B. 经济体制改革催生第三产业

C. 改革增强了人们的生态意识

D. 农民承包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查看答案

1991年9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坚决惩治“官倒”》指出:“近年来冒出的官倒爷,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价格双轨制,从中谋取巨额利润,导致物价横飞,市场动荡,也滋生出很严重的腐败问题,必须坚决惩治。”这从本质上说明

A. 当时中国官员腐败问题较严重

B. 苏联解体给中国经济带来动荡

C. 经济出现自开放以来的重大挫折

D. 经济体制改革须触及纵深领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