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等礼仪道德斥为削国危邦...

商鞅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等礼仪道德斥为削国危邦的“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其实质是

A. 统一思想    B. 加强中央集权

C. 思想文化专制    D. 打击旧贵族的势力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鞅认为诗书礼乐代表的是儒家学说,而他提倡的是法家学说,在思想文化领域加强控制,实质都是实行文化专制,故C项正确;A项包含在C项之中;B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 这从侧面印证了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  

A.连坐法                     B.奖励军功

C.奖励耕织                  D.重农抑商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功不可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贵族利益的是

A. 重农抑商

B. 统一度量衡

C. 迁都咸阳

D. 按军功授爵

 

查看答案

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

A. 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

B. 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C. 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

D. 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激烈

 

查看答案

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设立“三长制”,推行“均田制”是对下列哪次改革的描述(  )

A. 伯利克里改革

B. 商鞅变法

C. 梭伦改革

D. 孝文帝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