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

诗人徐志摩(1896—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相对论和对民约论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科学、民主(赛先生、德先生)的追求,这是新文化运动中两大旗帜,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一代人;C选项材料中反映不出;D选项材料无法看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这反映陈独秀提倡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出发点是

A. 传播西方进化论与人性思想

B. 打击袁世凯尊孔复古行径

C. 抨击立宪道路号召暴力革命

D. 批判封建思想唤醒民众觉悟

 

查看答案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兰花草》是1919年胡适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归国后写的,就当时社会背景以及胡适的理想而言,“兰花草”比喻的是

A.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民主与科学

D. 经世致用

 

查看答案

一份杂志强调要“去遗传的科举思想,进於现世的科学思想;去主观的武断思想,进於客观的怀疑思想”。这份杂志最可能是哪一时期的产物

A. 立宪运动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文化大革命

 

查看答案

毛泽东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B. 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涵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 新三民主义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不可能实现

 

查看答案

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这件事表明孙中山

①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一个重要内容

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斗争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

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

④完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