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11月,严复在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理循的信中,指责“推翻满清帝制的革命党人选择共和国体是草率的,缺乏某些常识”,“根据文明演进的规律,最好的办法是拥有一种较高形式的政府,即保留君主制,以适当的宪法条款加以约束”。这反映出严复
①反对在中国实行共和政体
②赞同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③与革命党人分属不同的阶级
④思想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②
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
A. 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 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
C. 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 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后期,某人强调:“欲求制胜必求忠信之人,欲求自强必谋礼仪之士。”照此观点推论,不能得到的类似反响是
A. 奉夷为师简直是“用夷变夏”
B. 学习外国的“奇技淫巧”,势必动摇士大夫官僚安身立命的“中学”
C. 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
D. 古往今来未闻有恃术而能起衰振弱也
被誉为洋务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这表明他
A. 主张“中体西用”
B. 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C. 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 未超越洋务派的历史局限
由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趣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