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郑观应曾批评洋务运动: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这实际是指    

A.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B.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

D.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

 

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指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用指西方科学技术,这实际是指洋务派没有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故B项正确。中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过于笼统,故A项错误。中国和西方差距太大,与“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关,故C项排除。材料未涉及西方国家阻挠中国工业化,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反映出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特征是(   

 

1895

1913

增长

货物性质

中国进口

17亿

57亿

33

生活消费品占85%

生产资料占15%

中国出口

028亿

166亿

8

农产品、手工业品占96%,工业品占4%

A.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利用了大量资本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查看答案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具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解决这种状况的根本方法为

A. 首先取得民族独立

B. 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C. 冲破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双重压

D. 大力发展经济

 

查看答案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府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在日本人的保护之下。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企业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产阶级先天软弱和后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A. 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 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 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