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白市”、“夜市”和“晓市”,许多交易数额巨大,“动即千万”。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
A. 汉代长安 B. 唐代洛阳 C. 北宋东京 D. 元朝大都
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了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纺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
A. 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 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
①流动人口众多 ②制瓷业发达 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②③
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A. 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B. 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 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 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朝奉”本为官名,后来有些徽商由仕而贾,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称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 )
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明清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
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