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
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秦入关中之初,实施一种叫“爰田制”的土地制度,将国家控制的“井田”分为公田和私田,并对“井田”征税,又摒弃耕种时“公田优先”的传统,充分考虑田土之美恶、劳逸之均衡、负担之平等,主张“爰田易居”。这反映了“爰田制”的实施
A. 是对西周“井田制”的复辟
B. 有利于调动耕作者的积极性
C. 使秦国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
D. 大大扩充了秦国的统治疆域
《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下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
A.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
B. 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
C. 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
D. 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
下列关于唐代经济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牛耕开始普及全国
②出现结构更完备的曲辕犁
③设置市舶使管理港口贸易
④使用筒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