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
(2)据材料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说:“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而中原又处于大动乱的时期。面对着这种严峻的局势,要“安君治民”“兴霸成王”,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巫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今伍子胥修法制。《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云:“其形繁法。”《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云:“吴王刚猛而毅,能行其令。百姓习于守,明于法禁。”
——摘编自辛土成《论阖闾的社会改革和吴国的兴亡》
(1)根据材料,概括吴王阖闾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吴王阖闾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立着的许多界标(亦即抵押地的标识)。许多被出卖的人,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而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材料二 (改革梭伦改革)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为公民等级……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相同,唯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出庭担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1)概括材料一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指出它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概括材料二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概括出它的特点和作用。
下表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一项改革措施,这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 拓跋 | 丘穆陵 | 步六孤 | 贺赖 | 独孤 |
汉姓 | 元 | 穆 | 陆 | 贺 | 刘 |
A.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B.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
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 )
A. 设立三长制 B. 推行均田制 C. 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D. 推行新的租调制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是
A. 内迁的过程
B. 汉化过程
C. 农业化过程
D. 封建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