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说:“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吴王阖闾元年(前514年)说:“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而中原又处于大动乱的时期。面对着这种严峻的局势,要“安君治民”“兴霸成王”,必须进行社会改革。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巫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今伍子胥修法制。《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云:“其形繁法。”《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云:“吴王刚猛而毅,能行其令。百姓习于守,明于法禁。”

——摘编自辛土成《论阖闾的社会改革和吴国的兴亡》

(1)根据材料,概括吴王阖闾改革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吴王阖闾改革。

 

(1)背景:诸侯割据争霸;吴国力量薄弱: 内容:选用对改革有用的人才;修改法制: (2)简评:选拔人才,增强了统治集团的实力;有利于社会秩序和统治秩序的稳定;为吴国进行争霸战争奠定了基础 【解析】本题考查吴王阖闾的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1)吴王阖闾改革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而中原又处于大动乱的时期”归纳得出。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始任贤使能”“令伍子胥修法制”等信息归纳得出。 (2)简评吴王阖闾的改革,应当联系所学,从材料反映的措施带来的影响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来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立着的许多界标(亦即抵押地的标识)。许多被出卖的人,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而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材料二 (改革梭伦改革)第二项重大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为公民等级……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相同,唯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出庭担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1)概括材料一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指出它保护了公民的什么权利。

(2)概括材料二梭伦改革的措施,并概括出它的特点和作用。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的一项改革措施,这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贺赖

独孤

汉姓

 

 

A. 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

B. 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

C. 改鲜卑人为汉人

D. 消灭了鲜卑陋习

 

查看答案

据《魏书·高宗纪》载:北魏初年官吏多“求欲无厌,断截官物以入于己”。为改变这种状况,孝文帝在改革中(  )

A. 设立三长制    B. 推行均田制    C. 实行俸禄制并整顿吏治    D. 推行新的租调制

 

查看答案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是

A. 内迁的过程

B. 汉化过程

C. 农业化过程

D. 封建化过程

 

查看答案

北魏孝文帝下诏:(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敌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 

A.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使用鲜卑语

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民族的旧俗

C.孝文帝禁止年轻官员上朝议事时说鲜卑语

D.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