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

《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A. 启发诱导

B. 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

D. 有教无类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说:“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而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可见,孔子强调区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进行教育,所以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关于启发诱导的相关论断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包括两层意思:一要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发)。二要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有教无类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A.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人而不仁,如礼何?

C. 为政以德

D.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查看答案

冯天瑜主编的《中华文化史》中提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春秋战国学派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分别有

A.墨家、儒家      B.法家、道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查看答案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

A.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唐代的崇儒尚佛

D.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查看答案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 墨子兼爱思想

B. 孟子性善论

C. 老子无为思想

D.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杂陈。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

A. 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

B. 倡导重义轻利

C. 道德的重要

D. 无等级名分差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