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主要内容包括“出版前言、中国概况、文明的诞生、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国、帝国的再生……”其中“中国哲学思想的黄金时代”是
A.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B.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唐代的崇儒尚佛
D.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活跃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 墨子“兼爱”思想
B. 孟子“性善论”
C. 老子“无为”思想
D.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百家杂陈。与孔子的“仁”相比,墨子的“兼爱”注重
A. 恻隐之心,人的善良本性
B. 倡导重义轻利
C. 道德的重要
D. 无等级名分差别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法家思想
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A. 仁者爱人
B. 贵贱有序
C. 克己复礼
D. 有教无类
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是俄国历史上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也是世界历史近代化的途径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政府寻求平衡地主和农奴的利益,但是解放条款上的种种平衡措施令大多数农民不满意。……农奴获得可了自由,并有机会成为土地所有者。但是农民没有获得什么政治权利,还不得不为所获得的土地缴纳赎金。很多失望的农民认为,统治者是在强迫他们为本来就是他们的土地付款。……解放农奴几乎没有带来农业产量的增加。
——摘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农奴解放使得俄国向资本主义经济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一些贵族和具有进取心的农民开始尝试现代化农业,种植新的作物,还有更多农民发现离开村社来到迅速发展的工业化城市,谋生会更为容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俄国的农产品产量有了极大提升,……在1880年至1914年间的大部分时候,俄国都是最大的食品出口国。
——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1799—1900》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说明农民对改革措施失望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在农奴解放对农民和国家的影响上,历史学家观点不一。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科学评价重大历史改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