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 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 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 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秦朝实行郡县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隋唐开创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巩固国家统一
C. 强化贵族特权
D. 加强君主专制
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A. 禁锢了人们思想
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强化了君主专制
D. 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中国古代的官衔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从名称寓意来看,刺史应是
A. 地方的封疆大吏
B. 中央朝廷的重臣
C. 皇帝的内侍人员
D. 具有监察地方的职能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 郡县制分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 B. 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 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 D.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秦朝中央官职设三公九卿。其中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仪,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由此可见,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A. 分工明确,彼此牵制
B. 为皇帝私家服务,“国”与“家”同治
C. 垂直管理、分层管理
D. 官僚政治取代血缘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