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965年,全国共精简城市职工约1887万人,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人;到1965年全国城市数从1961年的208座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4.6%(1964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出现了大幅回落。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是
A. 大力调整国民经济 B.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D. 大跃进运动的迅速展开
以下统计数字反映了历史现象的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
A.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以合作社经济为主体
B. 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已经完全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成分)发生了根本改变,私有制经济已基本上不存在
D. 由四种经济成份并存,发展为两种经济并存,个体经济仍占一定比重
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节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
A. 列强的侵略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阻碍
B. 民族工业在诞生之初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C. 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有重要贡献
D. 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民族工业才能健康发展
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民族资本主义,则“夏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当为
A. 洋务运动期间
B.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 新中国成立之初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荣氏企业发展的一些史料,来探究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将时代环境与发展状况对应正确的同学序号,排列最佳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下列各项中对“八年快速发展”局面理解正确的是
A. 列强侵略致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B. 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是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为经济快速发展开拓了国内市场
D. 南京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政策是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