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宜布政使司,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

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承宜布政使司,布政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掌管民政、财政;设提刑按察使司,掌管刑法;设都指挥使司,掌管军亊。原来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各司其责,互不统成,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朱元璋的这一改革

A. 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C. 加强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 避免了诸侯国威胁中央的覆辙

 

B 【解析】根据“原来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各司其责,互不统成,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可知,这一措施分散了地方权力,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与皇权与相权无关,排除A;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表述过于绝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机务;五年后,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降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

A. 军机处没有任何作用    B. 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尖锐

C. 军机处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利器    D. 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查看答案

清朝乾隆皇帝十分关心《四库全书》的编撰,先后发出多道“圣谕”,对收录书籍的原则和历史事件评说有详密周到的要求,体现了“修书以遏邪说”的宗旨。这反映了

A. 封建政权反对文化传承

B. 统治者推动儒学创新

C. 典籍整理服务于文化专制

D. 闭关锁国阻碍西学传播

 

查看答案

汉武帝制定了“刺史六条问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地方官员有关;而《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史听诉,所察过诏条。”宜坐免。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

A. 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

B. 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C. 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

D. 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

 

查看答案

“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引文描述的官员应是

A. 唐朝户部尚书

B. 汉朝的刺史

C. 宋朝三司使

D. 明朝布政使

 

查看答案

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

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 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 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D. 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