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制定了“刺史六条问事”,刺史的监察对象第一条涉及地方豪强,其余五条皆与“二千石”地方官员有关;而《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史听诉,所察过诏条。”宜坐免。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
A. 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
B. 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
C. 以解决王国问题为核心
D. 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
“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引文描述的官员应是
A. 唐朝户部尚书
B. 汉朝的刺史
C. 宋朝三司使
D. 明朝布政使
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这一局面的形成
A.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 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 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D. 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贞观政要》记载:宰相入朝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据此,“谏官”任职的机构是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御史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B.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 中央集权制建立 D. 王位世袭制确立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宗法制 B. 中央集权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