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记载:宰相入朝议事,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据此,“谏官”任职的机构是
A. 中书省
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御史台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 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B.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 中央集权制建立 D. 王位世袭制确立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指出:“中国从公元前一直到20世纪,中央政府能向每个农民直接征税,是世界上唯一的国家。”能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宗法制 B. 中央集权制 C. 世袭制 D. 分封制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 分工细致,相互协调
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 相权扩大,威胁皇权
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主要指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统一的文字
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 中央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 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B.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 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