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

学者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论及中国古代某朝官制时指出“■■掌握定旨出命,□□给事中(官职名称)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受而行之”“■■”处的文字应该是

A.丞相           B.内阁            C.尚书           D.中书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根据材料信息"掌握定旨出命""掌封驳(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 "受而行之"得出分别对应决策、审议和行政,因此是指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三省的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故"掌握定旨出命"是指中书省。所以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所谓“汉朝的革命”主要是指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世卿世禄到选贤举能的转变

C. 血缘国家到地域国家的转变

D. 分裂割据到中央集权的转变

 

查看答案

钱穆说:“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封建’思想之复活”是指汉朝

A. 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B. 实行分封制

C. 推行郡县制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相同之处体现在

A.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B. “天下一家”“大一统”

C.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 “天人合一”“敬德保民”

 

查看答案

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A. 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

B. 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

C. 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

D. 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

 

查看答案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 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B.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C. 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 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