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

明中叶,在江南地区的濮院镇,“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这说明当时江南一些市镇

A. 地域性商人活动比较活跃

B. 对外丝绸贸易较为兴盛

C. 丝织业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D.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

 

D 【解析】“机杼为阖镇恒产,男女赖此养育……余若丝绸牙行,若市坊,并一切贸易莫不仰给于是”说明该地区依靠纺织业贸易获得生存资本,传统农业种植不在受到重视,D正确;A属于商帮,材料没有体现;对外贸易不符合材料主旨,B错误;C中领先地位,材料没有比较信息,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朝廷有依照诗名而取士的惯例。王维、白居易和元稹等著名诗人,都是先在市井里诗名鹊起,“为乐工或宫人传诵而流闻于上”,从而被加官进爵。这说明

A. 底层百姓的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B. 商品经济推动唐诗世俗化

C. 市民价值取向影响了政府行为

D. 科举制度促进唐诗的繁荣

 

查看答案

成书于春秋晚期的《考工记》记载,周朝都城采取“左祖右社”的布局,“祖”为宗庙,是供奉周王室祖先的地方,“社”为社稷,是国家举行大典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这一布局反映了当时

A. “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统治思想

B. 森严的宗法等级关系

C. “天人合一,时空一体”的哲学思想

D. “君权神授”思想萌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顾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上涨了2拖,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由于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跌、租税和生活费用的日益上升而在减少。1910 年,每个农业工人的收入还不到非农业工人收入的40%,而到1930年时已低于30%。农村的这种贫穷是个严量的问题,因为当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大危机,不是一次一般的经济危机。而是美国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直到与前为止仍然是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中的许多问题,都是不能再仅靠市场的自我调节得到解决的。

——摘编自刘绪贻《美陶通史》

材料三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 针对这一问题,罗斯福在新政中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美国面对危机时如何自我调节得到解决的”,调节解决过程中如何体现保护劳工权利的?

(3)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贷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地点  

创办人  

企业名称

上海 

 方举贺  

发昌机器厂

南海

陈启沅

继昌隆缫丝厂

天津 

朱其昂

贻来牟机器磨坊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右图)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问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

(3)根据材料三,说说为什么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迅速发展,而到20年代中期又衰落下去? 

(4)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查看答案

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扎,到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彻底地向右转”。此处的美国经济政策“向右转”是指( )

A.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D.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