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硕...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发表了一硕带有历史性意义的声明.提出欧洲国家的煤钢资源共同规划,并确定建立欧洲联邦的目标。1951年4月18日,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在巴黎签订了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条约(即《巴黎条约》)。1953年,这些签约国即取消了煤、铁矿砂的关税,并实现钢铁自由贸易。此后,联邦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法国洛林等煤钢基地由国家管辖转为由超国家机构监督。因为鲁尔工业区极为庞大,也曾是欧洲两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军国主义的重要兵工基地。所以,这一合作也是法国和欧洲人寻求保证鲁尔的资源不再被用于军国主义的办法。煤钢共同体的形成,结束了欧洲统一运动的舆论准备阶段,为欧洲联合开辟了实践道路,欧洲从此进入新时期。

——摘编自王斯德等《世界当代史(1945-1991)》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舒曼计划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舒曼计划的积极影响。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创西欧各国;法国等国对德国军国主义的担忧;欧洲人民追求统一的历史传统与舆论准备。 (2)积极影响:有利于消除资源争夺导致战争的潜在因素;促进了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睦邻友好关系提供了可借鉴的蓝本。 【解析】(1)本题据材料中的时间(1950年)和空间(欧洲)以及事件(煤钢资源共同规范),可以确定答题范围是二战后欧洲的经济一体化,背景就可以从战争对欧洲的影响、法国外交的考虑、欧洲人民的愿望等几个方面来思考组织答案。 (2)本题据材料“这一合作的形成也是法国和欧洲人寻求保证鲁尔的资源不再被用于军国主义的办法”可得出对战争的潜在因素消除有利;材料“结束了欧洲统一运动的舆论准备阶段,为欧洲联合开辟了实践道路”可知有利于欧洲经济一体化;结合所学即可回答它的实施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苏轼在宋仁宗嘉祐来年任风翔签判,认识到过去差役弊端严重,特别是其中的衙前役,致使许多农村家庭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边远地区的百姓,遭受衙前役之苦是最重的。为此苏轼主张,各种衙役,特别是衙前役需雇之人,所需费用尽量从官府专营的坊场河渡等钱中开支,并对重难力役进行奖励;至于中等以上乡户所出的助役钱,坊郭户、官宦人家、单丁、寺观、女户等所出的免役钱,也应该专款专用,不能挪作其他用途。他特别建议把它用来在戍营集中的地方买成田地,让那些戍卒在不打仗、不训练时种,这些人空闲时有事可做,就不会四处生事,而且还提供了生活所需,就像古代在边关实行屯田制度一样。苏轼的这套设想,曾于元祜二年正式上奏皇帝,但受到台谏官员王叟、上官均等人驳议,未得试行。

——据杨胜宽《苏轼兄弟役法改革异同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轼役法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苏轼役法改革。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的中西方有关史实,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荀子强调“隆礼”、“重法”,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不过他的“礼”并非完全沿袭孔子,他认为“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他也反对孟子言必称“三代”、盲目崇拜“先王”,而是立足现实,追求“以近知远”。他还对统治者进行告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亦则覆舟。”

王充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那时,复古主义盛行,有人宣称今不如古:“上世乏人质朴易化,下世之人文薄难治”。王充则认为后代总是超过前代,比如汉代社会比周代发达。王充研究“札治”,发现“札治”与历史治乱、与人民生活有关联,他说:“仓禀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让生于有余,争生于不足。”他甚至主张“去信存食”,认为只有让人民吃饱肚子,政府才能树立信用。

——据《荀子》、《论衡》等

材料二

梁启超一生著述甚勤,对中国古典历史的研究颇深,对西方历史哲学也有涉猎。他著有

《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学术文章,猛烈抨击中国传统旧史学,他批评史学家将历史写成“帝

王将相的家谱”和“墓志铭”,是“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体而不知有群体”。但他又认为历史由英雄人物推动,“人群进化,阶级相嬗,譬如流水,前波后波,相续不断,故进步无止境”。在这一过程中,“历史者,英雄舞台也……分英雄几无历史”。他还指出“世界者何?豪杰而已矣,舍豪杰则无世界”。在流亡海外期间,他创办《新民丛报》,提出著名的“新民”一说,“新民”本是儒典《大学》中的重要概念,梁启超借用时更强调对社会、个体的革新之义。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荀子与王充在社会历史观方面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粱启超的社会历史观相比荀子、王充所呈现的新特点,并说明粱启超的社会历史主张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表是美国部分媒体和国会使用“自由世界”、“西方”一词的使用统计情况。据此可知

A. 美国社会与政府意识不同步

B. 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深

C. 世界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D. 互联网快速发展影响舆论

 

查看答案

斯大林在20年代后期说:“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引进技术和设备是为了增强自身的生产力,保证苏联的经济独立,而不是使苏联变成依赖于国际资本主义的小螺丝钉。”这些观点

A. 淡化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对立

B. 强调独立自主和维护经济主权

C. 与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初衷一致

D. 旨在防止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