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张謇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万万两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该主张
A. 比较符合中国当时的国情
B. 客观上加剧列强资本输出
C. 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逆差
D. 从轻纺业开始推动工业化
下表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军182名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由此可知清末
A. 阶层流动方式有悖传统
B. 科举选官体系完全崩溃
C. 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
D. 社会流民问题十分严重
《大清统一志.外国》有记载:“康熙十五年,察汉汗又遣使进贡,表言俄罗斯僻处远方,不谙中华文义及奏疏礼仪,两次抒诚,致多缺失,今特敬谨奉贡,仰祈矜宥。上准其纳贡。”嘉庆年间有记载:“二十一年,英吉利国遣使入贡,赐国王白玉如意一柄,翡翠朝珠一盘,敕谕一道,以示怀柔”。考察此类记叙,可知
A. 闭关锁国的政策失效
B. 新航路的潮流不可阻挡
C. 中外的交往时断时续
D. 清朝不给外国对等待遇
观察下图,图中的双虚线表示“农牧过渡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农牧分界线一直未变化
B. 游牧文明在向南发展
C. 农牧袖合整体趋势北移
D. 政治形势决定分界线
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占田大,产量多,唐中期的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这说明
A. 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
B. 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商业化
C. 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
D. 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
先秦典籍《左传》有记载,周公在教导成王时,特别强调施恩惠要厚,用民力要平,收租税要轻。这反映了
A. 《左传》强调敬天为民
B. 赋税征收的阶级差异
C. 统治者注重社会和谐
D. 奴隶主维护井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