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湘军182名显要成员的出身和晋升情况。由此可知清末
A. 阶层流动方式有悖传统
B. 科举选官体系完全崩溃
C. 长江以南地区动荡不安
D. 社会流民问题十分严重
《大清统一志.外国》有记载:“康熙十五年,察汉汗又遣使进贡,表言俄罗斯僻处远方,不谙中华文义及奏疏礼仪,两次抒诚,致多缺失,今特敬谨奉贡,仰祈矜宥。上准其纳贡。”嘉庆年间有记载:“二十一年,英吉利国遣使入贡,赐国王白玉如意一柄,翡翠朝珠一盘,敕谕一道,以示怀柔”。考察此类记叙,可知
A. 闭关锁国的政策失效
B. 新航路的潮流不可阻挡
C. 中外的交往时断时续
D. 清朝不给外国对等待遇
观察下图,图中的双虚线表示“农牧过渡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农牧分界线一直未变化
B. 游牧文明在向南发展
C. 农牧袖合整体趋势北移
D. 政治形势决定分界线
在唐代,饮茶习俗逐渐风靡全国,许多著名的茶园占田大,产量多,唐中期的政府开始征收茶税。宋代,川陕地区的茶园买卖频繁,交子成为交易的重要中介。这说明
A. 饮茶之风带动了农民增收
B. 农业规模经营加速商业化
C. 交子扩大了政府财政收入
D. 海外贸易与交流逐渐加强
先秦典籍《左传》有记载,周公在教导成王时,特别强调施恩惠要厚,用民力要平,收租税要轻。这反映了
A. 《左传》强调敬天为民
B. 赋税征收的阶级差异
C. 统治者注重社会和谐
D. 奴隶主维护井田制度
走向全球化是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材料二19世纪中叶,英国生产的棉纺织品80%销往海外,而所需的棉花几乎全部靠国外进口。这一时期,从欧洲输出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这些产品主要输往落后国家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则主要出口农矿原料,其中又以棉花和羊毛出口数量增长最快。
材料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
年份 | 美国 | 英国 | 法国 | 德国 | 日本 |
1937年 | 41.4 | 12.5 | 6 | 9 | 4.8 |
1948年 | 56.4 | 11.7 | 4.1 | 4.3 | 1.5 |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经济全球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向前推进。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忧虑。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西班牙、葡萄牙“征服海洋”的政治条件和精神因素;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怎样的“人类历史大幕”?
(2)根据材料二,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在19世纪中期的世界市场中具有怎样的地位?结合材料分析促成这一地位的关键因素。
(3)材料三的数据表明,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有什么影响?
(4)根据你对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了解,选择一个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