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改革措施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1)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或中庸、不偏不倚)。 例说:以下任举一例 (2)有利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3)矛盾:商鞅变法:旧贵族与新地主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制等;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民族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行均田制和汉化政策等。不同形式:商鞅变法是创设新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学习汉文化。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等字眼说明了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的,即中庸思想。从具体的改革措施加以说明即可,例如,解负令是对贵族和平民的中庸,因为维护了贵族的基本财产,但废除了平民的债务。 (2)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其他诸侯国的变革经验,二是秦国自身受传统的束缚少、变法的阻力小等。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的特点主要突出变法彻底、效果明显等。不同形式主要突出商鞅变法是创建郡县制等新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等。 (3)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明显不同的,商鞅变法主要是解决传统的奴隶主贵族与新兴的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北魏孝文帝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却是北魏落后文化与中原先进文化之间的矛盾。在回答作用时突出的是相同的作用,例如,经济方面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运动是从文学领域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文学作品“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由于文艺复兴的倡导者高举“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旗帜,因此,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但丁兴奋地高呼:“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摘编自陈小川主编《文艺复兴史纲》等

材料二

《新青年》的作者们认为,中国的文化是旧文化,欧洲的文化是新文化,欧洲文化之输入中国是历史的进步。西方文化输入中国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每一步都要引起同中国文化的冲突;而每经历一次冲突,中国“国民即受一次觉悟”。陈独秀认为,明中叶至清朝初年,基督教传教士开始将一些西方科技知识输入中国。鸦片战争后,中国学习西方文化的运动逐步深入,洋务运动提倡西方的制械练兵之术,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行政制度,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民主共和,旨在“根本解决政治问题”。然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中国实行的却是假共和,专制并没有结束,“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在这种形势下,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现“吾人最后之觉悟”。用鲁迅的话说,是“首在立人”。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待中西方文化的态度,说明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同之处。

 

查看答案

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的关键是

A.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B. 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C.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D. 维新变法得到了光绪帝的支持

 

查看答案

明治政府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A. 废除身份制度实行形式上的平等

B. 提倡武士道精神,实现民族振兴

C. 殖产兴业

D. 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查看答案

日本名人久坂玄瑞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A. 中下级武士

B. 大名和武士

C. 广大民众

D. 上级武士

 

查看答案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与其让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1863年,沙皇政府在报告书中说:“农民抱怨封建义务过重。”对比两则材料说明

A. 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 1861年改革具有革命性和不彻底性

C. 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农奴

D. 1861年改革后农奴没有获得任何的人身自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