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洪武八年建立学校贡举制度,规定官员...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洪武八年建立学校贡举制度,规定官员子弟及民俊秀、年十五以上,读过《四书》者充任府州县学舍生员。其学科有经、吏、礼、律、乐、射、算等内容,按月考试,满三年大比。生员考试成绩优异的,由行省选拔,迸往京师,再由皇帝召见,予以亲试,然后分科擢用。学校因此兴盛,明代府、州、县、卫所均建有儒学,教官达四千一百余员,弟子无数。洪武二十六年,擢升国子生64人为布政使、按察使等四方大吏,……贡举制度打通了寒门子弟通过一心向学而获得功名的走路,也造就了一条从儿童到儒生再甄拔入官员队伍的流水线。

——摘自吕伟明《论中国改革的不确定性》

(1)据材料概括明初贡举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贡举制度的影响。

 

(1)特点:政府高度重视;注重全面发展;选拔标准客观;自下而上推荐;系统健全;体现公平择优原则;选举方式多样。 (2)影响:贡举制度为寒门子弟打开了通向仕途的道路,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了文化教育发展;考试内容主要局限于儒家经典,加强思想统一。 【解析】本题考查明初贡举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 (1)明初贡举制度的特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洪武八年建立学校贡举制度”“其学科有经、吏、礼、律、乐、射、算等内容”“生员考试成绩优异的,由行省选拔,迸往京师,再由皇帝召见,予以亲试,然后分科擢用”“贡举制度打通了寒门子弟通过一心向学而获得功名的走路,也造就了一条从儿童到儒生再甄拔入官员队伍的流水线”等信息概括归纳得出。 (2)明朝贡举制度的影响,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贡举制度打通了寒门子弟通过一心向学而获得功名的走路,也造就了一条从儿童到儒生再甄拔入官员队伍的流水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选拔优秀人才、缓和了阶级矛盾、体现公平择优原则、加强思想统一和推动文化教育发展等方面阐述其积极影响,从贡举考试的内容、考试方法等方面说明其消极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高德步、王钰《世界经济史》等整理

上表为近现代英国、美国贸易政策演变简表。从表中提取有关两国贸易政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朝最初未能收复边陲各省,后来又丢失了整个北中国,但宋代文明在别的方面达到顶峰也是事实。宋政府在广州、泉州、福州等地设立了市舶司,多次派使臣赴海外招徕外商并管理对外贸易。两宋亦利用民间力量来广招外商,友好往来。每艘海舶船主,也是政府委任的“市舶纲首”,负有在域外“招诱舶商”的任务,规定“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货物,及五万贯者,补官有差”。政府甚至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同时制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18世纪中前期,英国重商主义走向全盛。政府规范贸易行为,批准了许多私人特许贸易公司扩大对外贸易,商人则利用王权进行对外贸易垄断。同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英国重商主义政策最明显的体现是实行对外扩张,政府进行商业战争和颁布一系列航海法令,日益强大的英国海军为英国海外贸易的发展保驾护航。在英国的对外贸易中,很多贸易条约是在非平等、非自愿互利的条件下签订的,特别是殖民地逐渐成为英国制造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

——据吴必康《变革与稳定: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外贸易与中国的不同并分析其影响。

 

查看答案

1583年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为了能吸引人们到教堂,在接待室里陈设了西方制造的时钟、时晷、浑天仪等物,又在墙上悬挂了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后又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万国舆图》等图书。材料表明利玛窦

A. 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

B. 主张“西学东渐”以改造中国

C. 借传教为名推广西方近代文明

D. 顺应了中国新经济方式的产生

 

查看答案

“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不能过度解读材料,在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这是历史研究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以下对史实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据研究,古代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个时期(西周、东汉南北朝、两宋、明清)气温明显偏低,如下图所示。这一结论可以反映

A. 少数民族南下中原的原因

B. 古代经济重心演变的轨迹

C. 小农经济受自然条件影响

D. “天人感应”观念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