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大国崛起》认为:“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

《大国崛起》认为:“列宁时代,国家的经济政策具有相当的弹性;而斯大林则以强硬的手段加快了国家工业化的步伐。”据此判定列宁与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分别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政策

C. 新经济政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C 【解析】列宁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在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出了适当调整,而斯大林模式通过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迅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C符合题意,故选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具有相当的弹性”,排除A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苏俄国内革命战争基本结束后,苏俄并没有立即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观原因是

A. 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

B. 严重的经济困难

C. 余粮收集制减轻了经济困难

D. 苏俄一些领导人曾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欧洲人把自己来到西半球的事件,称为“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原有的商品如粮食、白糖、香料都有大的增加;同时一些新商品也出现在欧洲市场上,例如美洲的烟草、可可,非洲的咖啡,中国的茶叶。一方面是许多商业金融机构的建立,有信贷机构、殖民贸易股份公司、交易所等。……经商者突然暴富、顷刻破产的事例司空见惯。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

材料三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

您的儿子:乔治

1918年12月2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表明“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

(3)材料三中涉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至少写出3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台湾高山族耕田图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芬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三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明)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方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

材料四机器制造创于泰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效行于中国……天津麦面盛行,今秋又有宁人(指朱其昂)购来磨面机器一座,在紫竹林招商局下开张磨坊,名曰“贻来牟机器磨坊”。日计焦煤若干,及用机器司务两人外,又需小工十余人,开销似乎过费。然事半功倍,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然不相同。

——1878年12月14日《申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据材料三,指出“暑袜店”主与制袜“合郡男妇”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说明了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3)据材料四,概括中国经济结构出现的变化。与材料三相比,其生产特点有哪些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的部门不包括

A. 纺织业

B. 钢铁业

C. 化工业

D. 面粉业

 

查看答案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导致“短暂”的主要原因是

A. 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扶植不力

B. 封建自然经济的束缚

C. 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

D.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