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有学者认为...

2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A. 赢得了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B. 赢得了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

C. 为世界赢得和平做出了突出贡献

D.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A 【解析】之所以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是因为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故A项正确;B项表述错误,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但未能赢得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C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成立。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国《每日先驱报》曾对1937年的某军事行动作如下评价:那是一种山地上的运动战,但它展开了中国抗战的新局面,防守的军队在这里第一次采用主动的战术,用积极的进攻的行动回答日军。这一军事行动应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伏击战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进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之元首,总揽统治权。

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

第十八条: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

第二十一条:大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官。

第二十三条:大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

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第四十四条:词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第四十九条:参议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

——摘自《中华民国约法》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是什么?这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对防止、限制袁世凯专权有何规定?

(3)根据材料二,归纳《约法》对大总统权限的规定。

(4)根据以上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临时约法》和《约法》的认识和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二1911年12月20日,南北和谈双方签署草约五条,主要内容为:确定共和政体;优待清皇室;先推覆清政府者为大总统。

——钱基博《辛亥南北议和别记》

材料三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孙中山《大总统誓词》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治革命”的内容及其意义。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内容,分析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就孙中山对待临时大总统职位的态度做一评价。

 

查看答案

袁世凯复辟帝制,张勋拥清废帝复辟的失败说明:

A. 共和制不符合中国国情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缺乏帝国主义支持

D. 孙中山革命派的反对

 

查看答案

在1915年的护国运动中

A. 国民党成为领导力量

B. 梁启超起了积极作用

C. 两广两湖宣布独立

D. 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