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0年中国的国际收入为20.58亿元,1935年骤然降至14.29亿元,经常...

1930年中国的国际收入为20.58亿元,1935年骤然降至14.29亿元,经常性收入从1929年的14.76亿元降到了1935年的6.62亿元。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

B. 中国经济深受国际经济状况影响

C.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导致萧条

D. 国内战争严重阻碍对外出口创汇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30至1935年,中国的国际收入和经常性收入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与经济大危机有关,中国经济深受国际经济状况影响,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国际收入和经常性收入只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部分,不能推断“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不大,排除。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导致民族工业遭到严重破坏,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内战争的信息,材料现象主要受经济危机影响,排除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8年春天山西境内的中国政府军队为减少正面损失,将十数万之众的部队分散于晋南地区,建立防御工事,开展游击作战。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A. 山西战场率先进入战略相持

B. 中共战术推动抗战战略调整

C. 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形势恶化

D. 局部战场因地制宜坚持抗战

 

查看答案

据统计,1922年中共“二大”时工人党员21名,占党员总数的10.7%,三大时占37.9%,到1926年11月已达60%。这反映出当时

A. 中共已成国内的主要政党

B. 国共合作的推动作用显著

C. 中共强调本党的阶级属性

D. 中共轻视发展农民的力量

 

查看答案

下面是根据吴慧主编的《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相关数据整理的宋朝至清朝(鸦片战争前)我国粮食亩产量情况统计图(单位:斤)。据此可以推知宋至清朝前期

A. 生产工具不断创新

B. 粮食产量迅速提升

C. 民众生活改善缓慢

D. 大量荒地得到开垦

 

查看答案

日本著名政治家堺屋太一认为:“十世纪到十一世纪后半叶北宋鼎盛时期是近代型高速经济增长与合理精神充溢的‘东洋文艺复兴’,甚至是超越它的‘亚近代’。”由此可知,“东洋文艺复兴”

A. 使儒家思想更具思辨色彩

B. 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C. 促进了日本国内思想变革

D. 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

 

查看答案

汉初选拔人才和委任官史重在军功,轴之以“任子”“货选”等。“任子“是沿袭周朝以来的“世卿世禄制”。“货选”是指入选者要拥有一定资财为入选资格。“军功”则要在战场上立军功。汉初的选官制度

A. 阻断了阶层流动

B. 容易导致人才匮乏

C. 因循秦朝的旧制

D. 标志官僚政治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